中文|ENGLISH

[人际交往辅导]社交网络人格:朋友圈隐藏了你哪些秘密

供稿部门:


研究者们对某校87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并对社交网络的人格进行了分类,我们来对号入座一下。

自我表达型(Self-Expressive)
写一些让自己懊恼,焦虑,烦恼的事情
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糟糕的事情
表达抱怨
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小故事,事件
写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好事
写一些让你开心,骄傲,兴奋,受启发的事情
分享一些随意的事情

自我型(Me Now)
写自己在手机上看到的一些最新状态
写自己现在位置,或者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标注自己所在位置
上传照片
更新自己的状态

无我型(Non-self)
分享于自己无关的信息,比如,新闻,音乐,文章等
分享你发现的笑话等
分享链接,比如,视频,网站
分享关于电影,电视,音乐和体育等

自我监控型(Self-Monitor)
浏览自己的头像照片
让朋友删除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照片
浏览自己的页面
删除一些自己写的评论

社交型(Social)
提及自己的朋友和社会活动
在自己的状态中标签朋友

常有人觉得自己或者别人,或许在生活中和在网络中会是两种样子;也有人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怎样,在网络中也多半还是那样的。那么到底是如何呢?

研究发现,其实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在网络中的表现是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往往在生活中更外向的人,在网络上也会表现的更积极。虽然网络不尽真实,但是,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总是表现出自己的社交需求。

研究者对133名在校大学生的某社交网站中八个信息进行分析,分别为照片的数量,相册的数量,状态中文字的字数,状态的数量,群组的数量,当地的朋友和组织的数量,朋友的总数,组织和团队的数量。并让不认识这些大学生的研究生通过他们的社交网站的表现对他们的人格进行分类,之后对比这些大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人格类型。结果证明了他们在网络上表现完全就是他们生活中的倒影,在网络中和真实生活中的人格分类是一致的。

网络从出现发展到如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变得不那么虚拟。其实,网络上的一切都在真实发生着。